会員登録

20世纪画家回眸系列——残山剩水好王孙

2014-06-27 22:06:36     cri    

  溥心畬 (1896~1963年)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后改名为姓,初字仲衡,复更字心畬,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松巢、旧王孙、岳道人、钓鲸鱼父、流浪王孙等,斋室名有省心室、寒玉堂。北京人,满族,道光皇帝曾孙。书画之外,亦擅长经学、诸子百家以及诗文、辞章,著述有《经籍择言》《尔雅释言经证》《毛诗经义集证》《四书经义集证》《秦汉瓦当文字考》《寒玉堂画论》等

  世人喜欢将溥心畬与吴湖帆、张大千放在一起来研究,称之为"南吴北溥"或"南张北溥",这种比较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则,他们的画风有近似之处;二则,他们的心境也有近似之处(这些比较,不是本文述说的重点,故不深入展开)。以此来观照,溥心畬作为北方画家的代表,不可置否。当然,他虽然从"四王"、北宗一派踱入门径,也曾经被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但对文人画也颇为青睐,因此,他的绘画风格,不能简单用南宗或是北宗来概括。

  溥心畬本乃皇胄,一夜之间,突然山摇地动,改朝换代,他的内心必然与所有王孙贵族一样,充满了恐惧、忧伤,甚至怨恨。这些情绪,在他的诗词中,比比皆是,俯拾即得:"京华不可见,北望意无穷";"伊人在天末,瞻望满离忧";"寂寞黄昏,年年芳草忆王孙";"江山无主,佳节愁风雨";"莫问归期,寒食东风杜宇啼";"千里云树,家国知何处";"故园从此见花残,莫向暮云天外倚栏杆";"家乡千万里,归梦绕烟萝";"携酒重来,只余清泪洒天涯";"更何堪,江山异色,怨黍离,转眼变沧桑。伤心处,远天鸣雁,声断潇湘"……字里行间,都是溥心畬对山河易主、美景不再、故国难归、魂断天涯的哀怨和慨叹,让人一下子想到了南唐后主李煜,还有他著名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溥心畬的绘画作品,少有宏大、深广的图景,多取古人画卷之一角,放大而为之,极类似八大的残山剩水。如《一带好山横树杪》《行旅图》《听雁向云际》《水阁清寒静似秋》《江山入梦思》等等,无不如此,在一种简洁、静雅的构图中,寄托高远的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艺术不是他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仅仅是寄怀遣兴,或者说是无可奈何的无为而为、无事而事。溥心畬曾夫子自道,与其说他是一位画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书法家;与其说他是一位书法家,不如说他是一位诗人。他于经学、尔雅、说文、训诂、诸子百家、诗词、辞章都有研究;不仅如此,他还赴德国留学,获天文和生物双博士学位。他做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功课。1908年,光绪皇帝病逝,溥心畬受命入宫甄选皇帝,未中。他是有远大抱负的人,无奈,生不逢时。

  因了世界的变化,溥心畬失去了奢华的生活,破灭了美妙的梦想。但是,一个人最珍贵的东西他没有丢失,那就是清贵的人格。他没有颓废,没有沉湎在痛苦的怀念中不能自拔,而是慢慢将自己的心境调养到最佳状态,笑对过眼云烟,追求平平淡淡的人生。汪辟疆在《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中这样评价溥心畬:"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此语非常中肯。溥心畬宁为一个教书匠,也不愿"从其所不当从者"。他拒绝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参谋长作画,拒绝日本人聘任的一切职务,拒绝日本人邀请他定居日本;他也拒绝宋美龄拜师学画,拒绝台湾当局聘任为考试委员,拒绝担任台湾当局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国策顾问。当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时,溥心畬写出一篇《臣篇》,祖述圣贤之言,以名其志向,并痛斥溥仪"祭非其鬼,奉非其朔","背先帝先王,而从其所不当从者哉"。正是有了这样高洁的情操,我们才可以从溥心畬的绘画中读到遒劲、坚韧、奇崛而又空灵、冷峻、飘逸的笔致。

1 2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