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黄宾虹是现代中国画坛的一位巨匠。他的人生是革命的,充满了激情,并带有传奇色彩;他的艺术却是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的。他对西方美术的关注,对东、西方画理画法的研究,使其眼界更加开阔,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观照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如果说吴昌硕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那么,黄宾虹则拓展了中国画的外延。研读黄宾虹,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你会受到很大的启发,你会豁然开朗。同时,又会对诸多问题生发兴趣,冷静思考。
关于大师
现在呼唤大师的声音时有听闻,这说明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师。那么,大师是怎样产生的呢?黄宾虹60岁以前师古人,75岁以前师造化,此后,才熔古铸今,渐至佳境。他说:"鄙人数十年来无一日之间断。非朝夕作画可视为'不间断',要每日练笔力,而笔笔合乎规矩之中,久而久之,才得超乎规矩之外,成一大家。"又说:"画学以少应酬,多练习为要诀。"如果按照黄宾虹的模式,很多人无论怎么努力,也是成不了大师的,因为是否能够活到七老八十,还是个问题。由此可见,他走的是"自然"大道,也就是全无名利之想,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需要很强大的定力。
黄宾虹在学习绘画的同时,还涉猎研究书法、金石、考古、印学、诗词、教育、编辑出版和书画鉴定,并都有成果。如此这般深厚的学养,不假以时日,很难达到。大多数人也熬不到这一天,他们只能在英年早逝后,被人们称之为天才、奇才、怪才、鬼才。是故,任何时代,大师都是寥寥无几的。
关于创作与理论的关系
黄宾虹曾经肯定地说:"画家不细参名人理论,虽皓首不能成家。"于是,他一生都在不断研究书理画论,并总结出"五笔七墨"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七墨即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宿墨。这些,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黄宾虹绘画的重要特征就是"黑、密、厚、重"。他这种风格的形成,就是大量用积墨来作画。积墨也不是他的独创,但是他的独爱。76岁时,黄宾虹这样说:"宋画墨法,皆积数千百遍而成,笔力苍劲,分明融洽,未易学到,兹拟其意。"83岁时,他还是这样说:"北宋画皆积数十百遍而成。大痴、云林从荆浩、关仝、北苑、巨然筑基,故能浑厚华滋,不为薄弱。"90岁时,他依旧这样说:"余观北宋人画,积千百遍而成,如行夜山,昏黑中层层深厚。"从这些画论中,我们可以得知黄宾虹的审美取向,他推崇宋画,认为宋画变化最多,技法最完备,其"浑厚华滋",也就是从这里深挖出来的。黄宾虹一辈子都在思考如何画,往哪里画,而不是像一般的画家,得了绘画技法的一点皮毛后,就开始混迹于江湖,"易平昔之怀抱,继而任心之放诞,弃古法以矜奇,自欺欺人,不知所止"(黄宾虹语), 注定只能半途而废。
可以说,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对理论的研究,正是因为"五笔七墨"在创作中娴熟地运用,才有了黄宾虹的绘画艺术。
其实,黄宾虹不仅仅重视中国绘画自身的研究,他对西方绘画艺术也是高度关注的,并将中西绘画作了比较研究,认为当中西绘画都进入最高境界,即自然之道时,则心理契合,精神相同。在这种研究中,黄宾虹仍然不忘笔法的分析、比较。他说:"中国画法从书法来,'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妙有含蓄,不可发露无余。欧州人近二十年研究国画理论,既深入线条,用笔尤重视自悟。欧画过于发露,力求倾向东方含蓄之功。"他站在这样的高度之上,自然就可以收获中西绘画之长,使自己融贯中西。所以,黄宾虹既是中国公认的绘画大师,也是世界公认的绘画大师。
| ||||
©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CRI. All Rights Reserved. 16A Shijingshan Road, Beijing, China. 10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