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20世纪画家回眸系列——吴昌硕

2014-05-27 17:06:41     cri    

        吴昌硕 (1844~1927年),初名俊,后名俊卿,初字香补,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石、仓硕、苍石,别号甚多,常见者有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破荷亭长、芜青亭长等。浙江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海派艺术杰出代表。

 吴昌硕与蒲华一样,是近现代中国水墨画承前启后的人物。吴昌硕比蒲华的影响还要大,还要深远,他是海派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一个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在篆刻、书法、绘画上取法吴昌硕,好像他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即使是齐白石这样的大师,也是对他顶礼膜拜:"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能够让白石老人甘愿在黄泉之下,做门前"走狗"的人,那是何等的高不可攀啊。

  那么,这座高山是怎样筑起来的呢?

  吴昌硕30岁之前的生活,与蒲华相似,也是东迁西逃,一直在奔波游食。特别是青年时代,他在战乱中煎熬着。17岁时,举家逃乱,历时5年之久。期间,祖母、母亲、未婚妻以及兄妹都死于逃乱中。吴昌硕的人生经历比之蒲华,有更多的悲苦。

  蒲华与吴昌硕虽是莫逆之交,但是,两个人性格还是有一些差异的。相对而言,蒲华比吴昌硕更感性;或者说,吴昌硕比蒲华理性一点点。然而,就是这"理性一点点",成就了吴昌硕。

  这种理性,在吴昌硕的人生和艺术上都有充分的表现。

  21岁那年中秋,吴昌硕结束逃亡生活,与父亲辗转回到故里。父子二人相依为命,以农耕过活,吴昌硕还于次年考中秀才。可见,他在逃乱中也没有放弃学习——即使有三年没吃一顿饱饭——即使至亲至爱的人一个个离去,这需要有多大的定力、毅力才能做到啊。

  吴昌硕的未婚妻章氏在避乱中病故,他没有像蒲华一样,终身不娶,而是在29岁时取了施氏为妻。这不是无情无义,而是学会了把悲苦吞咽在心底。章氏去世20年后,吴昌硕刻了一方"明月前身"印,以记念之。

  吴昌硕曾经做过多年的幕僚,尽管清贫,但他还是坚持做下去,以期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而不像蒲华,因了不耐烦写小楷公文,当几天幕僚后即扬长而去。吴昌硕也有发飙的时候。他56岁那年,乡贤举荐他做安东(今江苏省涟水县)县令,可是,他到任仅一个月,即辞官而去。这个时候,对吴昌硕而言,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了,一个小小县令,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所以说,一个艺术家,也是需要理智的,当你没有钱的时候,钱就会为难你。如果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你就很难为艺术献身了。你可能更多的时间是在为温饱犯愁。

  因为有了理性,吴昌硕在青壮年时期,才没有怨天尤人、放任自由、痛不欲生(他46岁时,又痛失长子吴育);在艺术的道路上,也没有浅尝辄止、信笔涂鸦、任笔为体,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完成了篆刻、书法以及绘画的童子功。这为他日后的艺术升华播下了优良的种子。正是有了理性,吴昌硕才谨遵古人的教诲,即"重功夫,严法则"。他的创新,就是把古人学透,学到极致,集古为新,化古为新。

1 2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