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走进齐白石大匠之门(七)——此生三变画河虾

2014-07-26 14:07:56     cri    


齐白石 国画 虾

  齐白石作画的题材十分广泛,水中动物类,如鱼、鳖、龟、鳅、蛙、虾,常撷之入画,此中又以画虾最为人称道。他曾自矜地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

  齐白石画的是河虾。河虾分青虾与白虾两种,青虾色深青,白虾无色透明。齐白石最初画的是青虾,后来专意于画白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神俱备,栩栩如生。

  他的虾画得好,首先是对虾的生理特征、生活形态极为熟悉。少年时代在乡间,他仔细观察过溪流里的虾,还经常捕虾、钓虾。他在一幅《菖蒲芦虾》中,题诗曰:"五十年来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诗后还加上注解:"余少时尝以棉花为饵钓大虾,虾足钳其饵,钓丝起,虾随钓丝起出水,钳犹不解。只顾一食,忘其登岸矣。"

  齐白石六十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古,古人多画一虾,他也如此,后来才画群虾,笔墨上超过了古人。当时他在虾画上题曰:"即朱雪个画虾,不见有此古拙。"朱雪个即八大山人朱耷。

  六十二岁后,齐白石在画案上置一大碗,长期蓄养长臂虾数个,得闲便观察虾的形状、游水的姿势,还常用笔杆触动它们,默记其跳跃的鲜活之态。老人六十六岁时,画虾已经大进,用笔用墨的变化很多,虾已十分生动。"虾的身躯已有质感,头、胸部前端有了坚硬感,表现了虾的硬壳。腹部节与节若联若断,中部拱起,好像也能蠕动了。虾的长臂钳也分出三节,最前端的一节较粗,更显有力。前腿已伸直,不再弯曲,后腿已由十只减少为八只。虾须也稍有了弯曲变化。虾与虾也有了浓淡的不同区别"(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几年后,齐白石画虾又有了改进,虾眼用两墨点稍外横,腹部小腿减少为六只,头胸部分淡墨上加一笔浓墨。这一笔浓墨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而且更衬托出白虾躯干的透明。齐白石认为这一笔浓墨,是他最为成功的创造。

  "白石老人在七十岁后,画虾已经定形。从七十岁到八十岁,只是在用笔、用墨上又精益求精了。八十岁以后的虾,才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田冰、春寒所著《齐白石轶事》一书中,谈到齐白石画虾摸索出一套前无古人的奇特画法:"先画躯干,从头、胸入手。一支羊毫提笔,笔尖上蘸过淡墨,用小勺往笔的根部注入数滴清水,横斜着中锋一笔,上尖下粗,用力一顿,就画出了虾的圆柱体。在圆柱体下面平行稍向外的部分,再加中锋一笔,使之和上一笔构成虾的脚,再有偏锋各半笔,画成虾的头部两片成'戟'状的薄硬壳。接下来,用不再蘸墨的原笔,画出虾的腹部和尾部。就这样,在笔墨的浓淡、水分的多少,以及笔墨落在纸上自然渗透化的特殊效果中,一只只形体准确、躯体透明而富有弹力的虾,便呼之欲出了。"

  齐白石在七十八岁时,胡佩衡请他画一幅虾,画好后他幽默题款:"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这是反话正说,表达的是他画虾出神入化才博得世人的喜爱与赞叹。

  在《齐白石诗集》中,有不少咏其画虾的诗。其一:"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战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其二:"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等闲我被鱼虾误,负却龙泉五百年。"

  第一首,齐白石强调的是他的创作原则: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应在似与不似之间。第二首,齐白石叙说的是他在画虾上勤奋努力,矢志精进,在继承传统、师法自然的同时,锐意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吾画虾几十年始得其神"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穷其一生,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一个神圣的目标,成功也就势在必然。(聂鑫森)(转载自《书法报・书画天地》)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