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走进齐白石大匠之门(四)——犹喜芭蕉绿上阶

2014-07-17 13:27:23     cri    


齐白石 国画 芭蕉

  广东的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早已蜚声中外,凡听过它的人,无不为之动情。

  几年前的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我因公到湖南零陵的永州,顺道谒访绿天公园,园内是一片一片的芭蕉,传闻这是大书法家怀素昔日的种蕉作书之处。蕉林旁有一楼,名"绿天庵",据说为怀素旧居。我们在绿天庵品茶听雨,正如宋人杨万里《芭蕉雨》诗中所言:"……细声巧作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此中韵味,莫可言说。

  芭蕉为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本,丛生,在温带地区高达七至十米,绿叶阔长,为长椭圆形;性耐阴,植于庇荫之处,最为适宜。《群芳谱》曰:"书窗左右,不可无此君。"清代著名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芭蕉最为称誉:"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且能使台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

  齐白石将芭蕉入画,早在1907年,他四十出头。自先年访广西钦州后,又应郭葆生之邀再访该地。"住不多久,随同葆生到了肇庆。游鼎湖山,观飞泉潭。又往高要县,游端溪,谒包公祠。钦州辖界,跟越南接壤,那年边疆不靖,兵备道是要派兵去巡逻的。我趁此机会,随军到达东兴。这东兴在北仑河北岸,对面是越南的芒街,过了铁桥,到了北仑河南岸,游览越南山水。野蕉数百株,映得满天都成碧色。我画了一张《绿天过客图》,收入借山图卷之中"(《白石老人自述》)。

  历代诗人歌咏芭蕉的篇什很多,如:"觉后始知身似梦,更兼寒雨滴芭蕉"(唐•徐凝《宿冽上人房》);"芭蕉花湿梦中香"(宋•杨万里《秋雨初霁》);"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宋•汪藻《即事》);"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清•金农《芭蕉》)。

  芭蕉可入诗,亦可入画。因它茎粗叶大,造型美观,可以充分体现画家的笔墨功夫。它可工可写,而在写意画中,又可分先钩后涂,或先涂后钩两类。齐白石多用后一种方法。在他六十岁以后,时常用大笔浓墨画芭蕉,有的四尺或五尺,有的八尺或一丈,笔酣墨饱,痛快淋漓。有一次在画完大幅芭蕉后,他的弟子问:"大幅芭蕉,任情挥洒,笔力放开了,尚觉得容易,若在小幅里又怎样布置,使小中能见大呢?"齐白石思索了一阵,找出一张一尺多大的小纸,用刚才画大幅还未洗涮的大笔,也不蘸墨,三笔淡墨画出大干,芭蕉叶子则"跑"到画外去了;再用另一支略小一点的大笔(也是画大幅时用过的),也不蘸墨,随手几笔画出一株小芭蕉来,以小衬大,神完气满。老人自赏不已,题曰:"客谓,以盈尺之纸画丈余之草木,能否?余曰能,即画此帧,客称之。"兴犹未尽,又题曰:"作画易,只得形似更易,欲得局格特别则难,此小帧有之。"

  齐白石尤喜画雨中之蕉,既有气势,又具韵趣,很为人称道。同时,他往往配诗题款,升华画旨,书卷气十足。《蕉窗夜雨》云:"留得窗前破叶,风光已是残秋。潇潇一夜冷雨,白了多少人头。"又如《雨中芭蕉》:"名花凋尽因春去,犹喜芭蕉绿上阶。老子发衰无可白,不妨连夜雨声来。"从中可看出齐白石不服老、不畏老的心境,令人钦服。

  芭蕉真是一位韵友,假若你的房前房后有空坪隙地,且学陆放翁"旋种芭蕉听雨声"吧。(聂鑫森)(转载自《书法报・书画天地》)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