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走进齐白石大匠之门(三)——梨花应是多情种

2014-06-09 14:15:05     cri    


齐白石 国画 梨花小院怀人

  1923年,齐白石《梦家园梨花》一诗的小引写道:"余种梨借山馆前后,每移花接木,必呼移孙携刀錾随行,此数年常事。去年冬十一月初一,移孙死矣。"诗云:"远梦回家雨里春,土墙茅屋霭红云。梨花若是多情种,应忆相随种树人。"全诗说在春天梦回湘潭乡下,红云为老屋披彩。梨花若是多情,一定会想起和我一起种树的孙儿。

  齐秉灵(1906~1922年),字近衡,号移孙。齐白石长子齐良元的长子。湖南俗语云:"爹娘痛满崽,爷爷痛长孙。"齐白石对这个长孙极为痛爱,曾领着儿时的他干一些农活,还亲自教他学文化。1920年2月孙子十四岁,齐白石带着他到北京去上学,希望他成为栋梁之材。1921年9月,齐白石回湘探亲。几天后,收到儿子齐子如的电报,说移孙病危,齐白石夫妇立刻风尘仆仆北返。因移孙体弱,虽经治疗,却难以康复,齐白石只好把他送回湘潭乡下养病。"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初一,移孙病死在湘潭,年仅17岁。"(《齐白石辞典》)

  《白石老人自述》称:"长孙秉灵,肄业北京法政专科学校,成绩常列优等。去年病后,本年五月又得了病,于十一月初一死了,年十七岁。回想在家乡时,他才十岁左右,我在借山馆前后,移花接木,他拿着刀凿,跟在我身后,很高兴地帮着我,当初种的梨树,他尤出力不少。"

  齐白石画梨花,还画梨,表达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挚爱,还有对长孙早逝的痛惜与哀伤。

  老人八十五岁时,作《衰年泥爪图册》十四幅,皆为水墨简笔花鸟蔬果,此中的《梨》,右部画一只梨,左部为数行题款。这只梨仅三笔完成,大笔蘸淡墨,一笔画出梨的圆形,中间留白体现光感,再以浓墨一笔作梨柄。题款为:"老萍亲种梨树于借山馆,味甘于蜜,重若廿又四两。戊、己二年避乱北窜,不独不知梨味,而且辜负梨花。戊午后三年庚申正月初八日画,再后廿六年乙酉自临。白石。"

  齐白石还自刻与梨花有关的印章,钤在不同的梨花或梨的画上,如"百树梨花主人"、"梨花小院"、"梨花小院思君"。

  刘曦林《齐白石研究拾遗•望风怀想有梨花》称:"人愈老而愈念旧,一般称陷入回忆为衰老之征,但对艺术家尤其对齐白石来讲,忆昔念旧往往是这个老情种成就其事业的道路之一。"

  梨花,素以它洁白纯净,团团簇簇,寒香袅袅,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青睐。诗人歌咏,画家涂绘,塑造出它妩媚的风韵。

  齐白石本身就是一个诗人,对历代诗词十分熟谙,大概是对"梨花一枝春带雨"(唐•白居易《长恨歌》)、"朝来带雨一枝春"(宋•朱淑真《梨花》)这一类句子情有独钟,往往在画幅中只画一枝梨花,配上一两只白蝴蝶或白蛾子,洋溢出一派融融春意。他在九十四岁时为东北博物馆所作的梨花图中,一枝梨花横斜,章法朴素明快,一蝶一蛾,绕花飞翔;勾花、点叶,都用淡墨,再以白色染花瓣,满眼清雅,令人心动。

  《广群芳谱》说:"梨树似杏,高二三丈,叶亦似杏,微厚而硬,色青,光腻有细齿,老则见斑点。二月间开白花,如雪六出。"

  诗人们一看见梨花,便会联想到雪,似乎只有雪才能与其般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诗人岑参反其道而行之,把雪花比作梨花。将梨花比作雪花的,则比比皆是:"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南朝•齐•王融《池上梨花》);"冷艳全欺雪,余香乍与衣"(唐•丘为《左掖梨花》)。(聂鑫森)(转载自《书法报・书画天地》)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