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20世纪画家回眸系列——满纸迷茫陈半丁

2014-05-22 16:11:32     cri    

        陈半丁 (1876~1970年),又名陈年,字静山,号半叟、半丁老人、山阴道上人等,斋馆名有二树草堂、莫自鸣馆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任中国美协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研读陈半丁的画作,明显感受到他晚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与时俱进。在他的画作题跋中,有很多紧贴时代的词汇,如"又红又专广大无边"、"敢叫日月换新天"、"茂若乔松安如磐石,和平阵营无边春色"等等。他还有很多应景之作,如关于庆祝国庆、庆祝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之类的。按说像他这样的大画家创作这些命题之作,也不是难事,但出人意料的是,有很多画差强人意,读后令人茫然。

        1952年,陈半丁创作了一幅《世界和平,一手造成》,画面是数片绿叶衬托一只金黄的佛手。这是为歌颂斯大林和前苏联建国三十五周年而作的,主题十分突出,可是,却难以与观者产生美的共鸣,反而感觉空洞、牵强。同时,似乎也可以看到画面之外陈半丁老人的茫然失措。1958年,他创作的《柳树荷花》中有飘逸的柳丝、盛开的荷花,还有挺拔的奇石(可能代表"砖"——"专"吧),题跋为"又专又多又红且香,和平世界柳丝长"。通过题跋,可以知道画作主题是非常明确的,可是就画面而言,老人想表现的东西太多,画的东西也太多,特别是那几块奇石("专"),

        显得突兀,反而破坏了画面的效果,从艺术本体来分析,是冲淡了主题。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陈半丁画过很多巨幅花鸟画,如《秋花如义士》(201cm×435cm)、《共向和平》(262cm×640cm)。80多岁的老人,画这样的大画,能够做到一笔不苟、笔精墨妙,不得不叹服他的功夫之深厚。然而,在惊叹之余,我们还是感觉画面太"空洞"、太"平淡",甚至满纸的迷茫。

  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一起简短回顾一下陈半丁的学画之路和人生经历。

  陈半丁少年失去怙恃,6岁时因母亡而寄养外婆家;9岁时因父亡、外婆亦故去而失学,开始务农;14岁被叔、婶强迫离家,受到惊吓,随后由姑父带往兰溪做学徒,自食其力,并自修书画;19岁回绍兴,恰逢其表叔吴隐(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擅长花卉、治印)从上海回来,即带陈半丁去上海小长庐馆做学徒。

  小长庐馆是吴昌硕经常出入的地方。在吴隐的引荐下,加之陈半丁的聪明好学,吴昌硕收下了他这个学生,并相信他日后在绘画、篆刻上,定会享有盛名。因了吴昌硕,陈半丁还可以问难于任伯年、蒲作英。从此,他走上了正规的学画之路。

        真可谓柳暗花明,吴隐改变了陈半丁的命运,使他成为了职业画家。人生的这种转折,是无法逆料,可遇而不可求的。除了师承吴昌硕、任伯年、蒲华外,陈半丁也上追宋元明清诸家,与许多同时代的画家一样,特别钟情青藤、白阳淋漓痛快的写意画风。

1 2
関連ニュース
関連内容
v 20世纪画家回眸系列——地气十足齐白石 2014-05-16 18:25:39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