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徜徉于美国"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宋代遗产"展

2014-07-01 11:34:01     cri    


李山 《风雪松杉图》 金代

        "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宋代遗产"展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弗里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展出。展览包括三十多幅画作,来自弗里尔美术馆的馆藏,旨在研究中国五代(公元907年-960/979年)和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的山水画风格与传统。

        早在三世纪山水画已经在中国出现,而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代画家用毛笔描绘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并出现了多种构图、用笔与用墨的方式与方法。宋代遗留下的真迹很稀少,但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七幅宋代画作都有确切年份考证,并对元、明、清的山水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在一开始作为背景的山水画能够成为独立的画种呢?弗里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负责人史蒂芬·阿利(Stephen Allee)说道:"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家国有一种责任感,而当社会动荡腐朽,朝代更迭时,他们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就会寄情于山水之间,试图在山水画中找到可游可居之感,山水画也就发展了起来。"当文人士大夫觉得受到了太多尘世的沾染后,就会凝望山水画,以此回归自然,洗涤灵魂。

        比如金代山水画家李山(1115年–1234年)的《风雪松杉图》,有王庭筠题诗:"绕院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地边火暖黄昏睡,更有何人似我慵。"在这幅画作中崇山峻岭中有一座茅屋,有一位文人在火炉边烤火,屋内的温暖与屋外的刺骨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几棵松树屹立在风雪交加中。很明显那笔法、皴法与构图都受到了北宋李成 (919–967年)与郭熙(1001–1090年)的影响。远山渐渐隐去在风雪中,人物似乎小的可以忽略,但可以感受到文人孤寂而寄情山水之感。

1 2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