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大山里走出来的书画家

2014-06-13 13:56:53     cri    


陈巨锁 致骆士正手札

        陈巨锁,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市一个四面环山,溪水中流,山清水秀,景色绮丽的小山村。1960~1965年,他在山西艺术学院和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攻读中国画,遍临张大千、齐白石、董寿平、李苦禅、王雪涛、蒋兆和、叶浅予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同时向柯璜老人学习章草,并临写了王、苏、黄、米、赵的行草。他酷爱散文,古今中外的名作,无不浏览。背诵古诗,每日一首,积习已久,常常一卷在手,坐忘晨昏。

        巨锁力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东临泰岱,西出阳关,南涉天涯海角,北走黑水白山,青城揽胜,嵩山探奇,观瀑布于黔西,谒石林于路南……放足三山五岳,泛舟长江大河。足迹所至,忘我写生。特别是那华山风雪夜,是他三上华山的第二次,在摄氏零下27度的山巅上"呵冻"写生。患重感冒,高烧不退,仍坚持画了50多幅画,其中有11幅是用"呵冻"的方法画的。1978年,他去黄山写生,早出晚归,两个馒头,一壶冷水,在山上一坐就是一整天。23天下来,写生90余幅,满口生疮,血流不止,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人也瘦了十多斤。然而他却高兴地说:有幸在黄山邂逅李可染先生,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1989年孟春,我耳闻有人在深圳为陈巨锁张罗书画展,可是,等陈巨锁一行带着书画抵达深圳时,那人却表示为难。这时,巨锁找到了我。我当时是山西日报驻深圳特区特派记者,山西人的事,义不容辞,况且我知道巨锁的书画作品在国内外颇有影响。虽不相熟,我还是答应了他,我说:"此事有难度,但既然来了就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后来,在深圳的博物馆布展,偌大的两个展厅里,近百幅佳作展示,好不气魄!怎奈原定开幕时日太近,连请柬也来不及送了,怎么办?我只好打电话请朋友们来捧场。这时我发现巨锁谦和、有礼、低调、少语。还算不错,远近的嘉宾朋友都来了,大家欢聚一堂,红火热闹举行了仪式,接着是观展和笔会,大家兴致极高,好评如潮。遗憾的是,我把大家请来,连个便饭也没有安排。不过巨锁心中有数,他慷慨拿出16幅作品分送嘉宾。

        开展第三天,我陪巨锁到一街两制的沙头角去逛。休息时,他告诉我香港还有几位要好的书画家朋友。我说:"咋不早告我,香港近在咫尺,开幕前打电话请他们来该多好呀!"我想他大概是怕麻烦朋友吧。

        他为人忠厚,不忘友情。展览过后,他书写热情洋溢的信札一再向我致谢,记得好几个春节他还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为我贺年,令我十分感动。

        一晃十年过去。1999年的某天,我到忻州地区采访某领导,与巨锁再次相见并共进午餐,席间说到我拟给巨锁拍个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领导十分欣喜:"宣传我们本地名家,我大力支持。"于是就有了当年9月的拍摄活动。

        我们首先到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进行拍摄。巨锁是五台山碑林的发起人,这里集楚图南、沙孟海、赵朴初、董寿平、萧娴、钱君匋、孙其峰、王学仲、沈鹏等130余位书法大家的佳作,供人品读,任人游览,为五台山添了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对此,五台山僧众说:"陈先生功德无量。"

        一路走,一路拍,一晃就是七天过去。陈巨锁平日安静惯了,这样连续上山下川,紧张折腾,他上火了,嘴上起了泡,我们只好收场。回到忻州,正逢他的生日,我们摄制组为他摆了生日宴,现在我还收藏着当时的照片。苍天不负苦心人,此专题片《大山里走出来的书画家》曾在中央电视台7套、4套连续播出。

        翌年七月,我因从巨锁兴建的五台山碑林受到启发,遂拉着他为绵山的风景名胜区打造一座碑林。这次聘他为绵山碑林筹备处顾问,内容以咏绵山的诗为主。他辛苦一年多,共征集到沈鹏、王学仲、刘炳森、欧阳中石、刘艺、李铎、佟韦、谢云、张海等全国名家作品一百余幅,为绵山风景区增添了一处千古流传的人文景观。每谈及此,巨锁都说:"只是为社会做了一点工作,应该的!应该的!"

        巨锁的书画和他的人品一样高雅清新,自然真率,是我们公认的德艺双馨的书画家,是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崇的楷模。钱君匋以"儒雅风流"、沈鹏以"朴茂真淳"、孙其峰以"古朴厚拙"等相赞许。在壬辰岁尾陈巨锁墨迹展研讨会上,诸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说:"陈巨锁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章草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章草高古朴厚,老辣生涩,气息内敛,表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书法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书法之外,陈巨锁先生在国画、诗词、散文等领域,都有不俗的造诣,表现了一位文化书法家的全面素养。"(骆士正)(转载自《书法报・书画天地》)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