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只只灵猴"苦寒"来

2014-06-10 17:53:23     cri    


徐培晨 国画 玉树朝阳

        动物是人类的伙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题材宝库。相对于山水木石、花草林泉之类题材,动物画因其有"动"的属性而更加考验画家的表现力。在动物之中,与人类最为相似的自然是猿猴之类,而要将这些活泼好动、聪明调皮的精灵捕捉于静止的画面之上谈何容易。在中国古代,敢于尝试猿猴题材的画家本不甚多,惟宋人易元吉能得其妙;而在当代,另有一位画家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笔下的猿猴只只通神,有"当代易元吉"之称,他便是当代国画大家徐培晨。

  徐培晨,号爰公。1951年出生在江苏省沛县。徐培晨的故乡毗邻于微山湖畔,这里的青山绿水和秀丽风光使得幼年时代的徐培晨如痴如醉,在游戏玩耍间逐渐培养起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留住自然美景,他开始尝试画画,并且乐此不疲。1974年,徐培晨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杨建侯、王达弗等师,成绩出类拔萃,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徐培晨作品《今日长虹分外娇》入选全国美展,收获极大的荣誉。1982年,在南师大建校八十周年之际,徐氏作品《情韵图》《柏猴图》等得到谢稚柳等来宾的肯定。

  在徐培晨的生活中,猿猴与他有着不解之缘。他幼年时喜爱孙悟空的形象。在西南师大学习期间,一次临摹易元吉的作品,徐氏的作业颇得执教老师李际科的肯定;在随后赴峨眉的采风活动中,当地野猴调皮可爱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徐培晨,在这一连串机缘下,他下定了专攻猿猴题材的决心。猿猴形象在社会中的艺术认同感是颇高的,且受众极广,是具有普世价值和意义的题材。

  徐培晨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对我国现有的21种猿猴的身体结构、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详细调查,这在传统艺术家中并不多见。为了深入了解一些稀有猿猴品种的生存状态,捕捉在自然环境下猿猴的真实风采,他常去峨眉山、花果山等地写生,甚至深入西双版纳无人区寻觅稀有猿猴的踪迹,曾自谓"哪有猿猴就往哪写生",足迹踏遍了全国各省,积累了大量各类猿猴的速写材料。

  徐培晨深刻地意识到"灵"的属性对于猿猴题材探索成败的作用,并果断作出了判断,他认为:"猴子的动作太迅速……用写意的笔墨形式最能得到配合,如果用工笔的形式,千笔万笔去绘毛,去渲染,只能现其皮毛,不能表现其精神",于是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写意技法的研究上,以求"与猴子的运动速度、性格特性相吻合",从而决定了其猿猴题材作品以写意为主,兼带工笔的发展方向。在徐氏之前,无论是宋人易元吉还是近人张大千所画的猿猴都采用工笔技法,而徐培晨在早年的学习经历中虽工笔、写意兼涉,但大致上还是工笔占主要地位,去西南师大进修时本来也是为了磨练工笔技法,因此在我们现在看来轻描淡写的决定,事实上他却承受着极大压力,不仅割裂了与前辈画家的联系,还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艺术根基,没有十二分的勇气,是难以决断的。然而拥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激情的徐培晨并没有为自己的决定丝毫踟蹰,立刻转而投身到技法磨练和探索中。他信奉李可染"废画三千"的主张中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哲理,认定了于苦行中求突破的道路,广泛借鉴前人的写意花鸟技法,通过不断落到实处地磨合和尝试,一点点琢磨适用于表现不同种类、不同动态的猿猴的相应技巧,积年累月之后共总结出包括白描墨染法、白描彩染法、烘染丝毛法等20余种画猴技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了这样的技术支撑,徐氏笔下的猿猴形象才得以生动传神,各具神采,于水墨淋漓间将一个"灵"字表达得极为透彻。

  猿猴生活在山林幽谷草木葱郁之处,要画好猿猴题材,还须有高妙的山石花卉背景作烘托。徐培晨在积累经验和探索技法的过程中没有丝毫放松对传统素材的捕捉,不仅将各地奇花异草、怪木峻石留在了速写本中,还深深地刻在了心里,无论是西双版纳原始丛林中的榕树、布达拉宫旁公园中的古柳,还是人际罕至的沙漠戈壁中某一株胡杨、故乡村人栽种的葡萄,都能尽言其妙,在创作时自然可以随时取用。在如此苦修之下,他的猿猴作品终于开始为其在艺坛中树立了地位,自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各类奖项接踵而来。1992年,徐培晨时隔十余年后重回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徐培晨国画猿猴展",展出了58幅猿猴题材精品,获得了巨大成功。2000年到2004年,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协主办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徐培晨国画猿猴全国巡回展"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拉萨、香港、台湾等地顺利举办,历时三年,徐氏的艺术造诣被带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而在此之前,基于其填补空白的事业对于传统艺术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徐培晨的成就被写入了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12卷,"东方猴王"的称号从此名扬海内外。(王菡薇 特约撰稿人)》)(转载自《书法报・书画天地》)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