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員登録

回归就是前进——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霍春阳

2014-05-27 17:19:50     cri    

        霍春阳 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现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天津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美国内森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者:霍老师,您好!大家对您的了解,缘于您早年与孙其峰先生合作的巨幅作品《山花烂漫》,当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还得了大奖。这幅画有划时代的意义,请您谈谈当时情景吧。

        霍春阳(以下简称"霍"):当时文艺创作思想都很激进,都很注重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画展的前一年,我和孙先生一起带学生到泰山写生。一到"后石坞",景物处处入画,尤其是满山遍野怒放的迎春花,开得真是让人一看就很激动。孙老师说多画点这个稿子。

        后来我和孙老师就开始合作了,画了一大批。搞创作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双庆展,就是庆祝粉碎"四人帮",庆祝华国锋担任国家主席,全国组织一个大的画展。这个展览效果很好,开始在天津市展出时就特别引人注目。后来到北京展览也特别受关注。当时主持美协工作的华君武说我们的画看能不能改个名字,叫《迎春花开》,可是我们已经落上款了,所以最后还是叫《山花烂漫》。此画在全国一展出,立刻受到极大关注,现场总是有很多人围着研究、讨论,展览还出版了大型画册。后来苏联大使馆的外交官来看展览,也很关注这张画,他们猜想画迎春花,结合了粉碎"四人帮"的时代背景,是不是中国迎来了政治的春天?有记者就把这个猜想登到《参考消息》上,那影响就更大了。后来地铁挂了一幅,国家军事博物馆也找来了,要求画个丈二匹。到现在军博还挂着这幅画。当时国家殿堂里面好多地方都要画,全国大约有七八个出版社出版了好多样式的迎春花,包括贺年卡,各种版本的挂历、杂志等等。天津后来办了个专业刊物,名字就叫《迎春花》,就是现在的《国画家》,创刊时还把那幅画做了个封面。

        记者:当时创作这幅作品的具体分工是怎样呢?

        霍:花是我画的,石头是孙老师画的。就这样孙老师一下出名了,我也出名了。

        记者:一幅画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历史上确实也很少见。

        霍:后来首都机场改造,有关部门把我和孙老师也调去画画。华君武当时又通知我到中国画创作组画画,华君武又成了我的贵人了。那年我32岁,一下又被调到由文化部组织的中国画创作组,那里有全国调集的一大批书画界精英,有陆俨少、李可染、李苦禅、吴作人、叶浅予、许麟庐等,我最年轻,是个幸运儿。

        记者:您后来又凭着一幅大写意作品《林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了大奖。可《林间》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和您原来的艺术风格相比变化很大,这种巨大转变当时您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霍:那时候追求狂放,性格也奔放,喜欢粗笔的。当时喜欢崔子范,喜欢他那种"拙",喜欢吴昌硕,也学日本的简笔画。后来孙老说:"我教你教不了了,改换改换老师吧,要不你跟于希宁学学吧。"他给于希宁先生转话,于老很欢迎,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去成。孙老师又给我介绍其他的老师。孙老师在这方面不保守,他说画画有一两种像我就行了,其它的别像我了。

        记者:作为老师这一点很不简单,他能鼓励学生脱开他,艺术风格上远离他,还积极推荐学生向别的老师学习,真是个好老师。

        霍:是啊,孙老师鼓励我画大写意。他说:"我再给你介绍个老师,你跟崔老(崔子范)学吧,他是画粗笔头的。"后来孙老师跟溥佐老师讲:"春阳看来适合画粗笔头,就让他这样发展吧!"孙老师这一点非常高明,很不简单,有大胸怀。

1 2
関連ニュース
写真トピックス
コメント
今週の番組
今日熱点
快楽学唱中文歌
特集ダイジェスト
LINKS